四甲基吡嗪 标准参考
发布时间:2025-04-25 03:54:59
点击数:0
检测范围 四甲基吡嗪的检测范围涵盖食品、药品、化工产品及环境样本。具体包括:发酵类食品(如酱油、白酒)、中药制剂、合成药物原料、化工中间体,以及生产废水和土壤中的残留物。检测对象包含原料、半成品、成品及环境介质中四甲基吡嗪的定性定量分析。
检测项目
- 纯度检测:分析四甲基吡嗪主成分含量及杂质谱。
- 含量测定:定量检测样品中四甲基吡嗪的浓度。
- 残留溶剂检测:检测生产过程中可能残留的有机溶剂(如甲醇、乙醇)。
- 重金属检测:铅(Pb)、砷(As)、镉(Cd)等有害元素限量分析。
- 微生物限度:细菌总数、霉菌、酵母菌及致病菌检测(针对药品及食品)。
检测仪器
- 高效液相色谱仪(HPLC):配备紫外检测器(UV),用于纯度及含量测定。
- 气相色谱-质谱联用仪(GC-MS):用于残留溶剂及挥发性杂质分析。
- 原子吸收光谱仪(AAS):检测重金属元素含量。
-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(ICP-MS):高灵敏度重金属痕量分析。
- 微生物培养箱及菌落计数器:用于微生物限度检测。
- 电子天平及pH计:辅助样品前处理与标准化配置。
检测方法
-
含量测定(HPLC法)
- 色谱条件:C18色谱柱(4.6×250 mm,5 μm),流动相为甲醇-水(70:30,v/v),流速1.0 mL/min,检测波长280 nm,柱温30℃。
- 样品处理:精密称取样品,甲醇溶解后过0.45 μm滤膜,进样量10 μL。
-
残留溶剂检测(GC-MS法)
- 条件:DB-5毛细管柱(30 m×0.25 mm×0.25 μm),程序升温(初始50℃保持2分钟,以10℃/min升至200℃),进样口温度250℃,离子源温度230℃。
- 方法:顶空进样,平衡温度80℃,平衡时间30分钟。
-
重金属检测(ICP-MS法)
- 样品前处理:微波消解法,硝酸-过氧化氢(5:1)体系消解后定容。
- 分析参数:氩气等离子体,射频功率1550 W,检测模式为标准曲线法。
-
微生物限度(药典法)
- 细菌总数: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,30
35℃培养35天。
- 霉菌/酵母菌: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,20
25℃培养57天。
标准依据
-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(2020年版)四部通则。
- GB 5009.X-XXXX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。
- ISO 17025:2017 检测实验室通用要求。
分享
北检院部分仪器展示